top of page

WeWork上市失敗與AirBnB上市願景



距離「共享辦公」龍頭WeWork提交上市計劃已有一年多,從提交IPO招股書開始,WeWork的估值一路暴跌,最終以上市失敗折戟收局。而一年後,「共享住宿」的龍頭AirBnB正式在納斯達克上市。 WeWork的上市失敗曾被視作共享經濟的失敗(當然,還不能忘記中國內地的共享單車業務崩盤),那麽AirBnB會否重蹈WeWork的覆轍,將成爲共享經濟模式的迷思。


WeWork上市之所以失敗,原因錯綜複雜。其中最為重要兩點為:一、WeWork現金流嚴重失血且未來難以改善;二、共享辦公室的行業准入門檻不高,各國各城各檔次的共享辦公室行業通常只消兩三年時間的發展軌跡,就會進入紅海競爭;三、WeWork的商業模式並非為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或用「彈性服務式辦公室(Flexible Serviced Office Spaces)」來形容會比較恰當。共享經濟的本質是C2C之間物權使用權的共享,以提高閒置資源的利用效率。WeWork的運營模式是通過租賃或購買辦公空間,重新設計後轉租給企業,從中賺取差價或租金。雖然WeWork在其中加入了科技元素、增強社區屬性、提高空間利用效率,但最終仍是以租金作為可持續運營的本質,因此WeWork與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仍有一定距離。


從以上角度看,AirBnB的運營模式則更加接近共享經濟的概念。 AirBnB作為平台方,將房東與用戶根據需求進行匹配,期間房東和用戶均有自己的選擇權利,用戶離開後訂單完成,房東獲得房租,AirBnB得到抽成。整個交易過程中,AirBnB僅提供了信息匹配和中介撮合的作用,是完全獨立的第叁方平台。這是共享經濟真正模式的體現,而AirBnB以前年度的盈利也證明了共享經濟的商業可行性。


同時,筆者以為,從WeWork上市失敗原因中,AirBnB亦有可學習的地方。之前提及WeWork現金流巨大缺口讓市場對其可持續性產生質疑,是其上市失敗的一大原因。 AirBnB雖曾實現過盈利,但盈利能力尚不穩定。加之疫情爆發,出行限制使得酒店、民宿等行業飽受打擊,AirBnB的業務能否從疫情中及時恢復對其市場估值極其重要。此外,AirBnB在安全、技術和營銷等方面投入的大量資金也對其盈利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當然,AirBnB以前作為科技初創類公司,能夠在上市前取得過盈利,已經證明了自身的財務狀況與其他科技初創類公司相比更加穩健。此外,宅度假的興起也似乎推動著AirBnB保存競爭力,一些特色的住宅也被上載到平台,供同城同省的人們預訂入住,預訂率不降反升。當然,隨著疫苗的研發推進和各國防疫措施的增強,疫情也將預期會逐步得到控制,屆時人們的出行活動也將得以恢復,扭虧為盈對AirBnB來說或許只是時間的問題。 AirBnB在去年12月上市後,股價已升了接近一倍,筆者寄望AirBnB可作爲共享經濟的成功例子,打破共享經濟都慘淡收場的迷思。

 

Leo Lo 盧銘恩

現任華坊諮詢評估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方土控股創辦人及亞洲房地產科技社創辦人。盧為註冊中國房地產估價師、香港測量師學會產業測量師、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協會主席(房地產科技)、香港中文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兼職助理教授及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客席講師。曾為跨國測量師行高級董事,兼任上海地區估值及諮詢部主管逾五年,主理大中華區房地產融投諮詢及評估業務,曾處理超過60宗內地企業香港及新加坡上市項目。盧於2014年創辦方土控股,下轄華坊諮詢評估有限公司經營亞太區產業測量業務。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bottom of page